近日,2023年全国科普工作交流研讨会在武汉举办,会议提议要进一步找准新时代科普工作的定位和着力点,针对不同群体精准供给科普产品,进一步引导规范网络科普发展,着力加快构建大科普发展格局。
科普工作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我国高度重视科普工作,各相关部门、地方积极制定科普政策举措,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充分利用重要节日、节点,开展贯穿全年的特色科普活动,全国科普工作呈现蓬勃发展势头。
近年来,中国科协科普部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建立完善基层科普组织体系,推动科技志愿服务与文明实践结合。目前,我国实名注册科技志愿者近456万人,志愿服务组织超10.7万个,已实现5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技志愿服务队伍全覆盖,形成了全社会支持参与科普的新局面。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近年来,我国科普能力建设成效显著,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从2020年的10.56%提升到2022年的12.93%,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
目前,我国科普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但科普工作还存在一些与新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新形势下,科普工作重点和方向应当相应调整,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基础上,也应更加注重对公众科学思维的培养。下一步,一方面要针对产业工人和新型职业农民、青少年和老年人等群体精准供给高质量科普产品,满足公众科普需求。另一方面,还要鼓励产出优质书籍报刊,积极引导规范网络科普的发展,让新技术、新手段为新时代科普工作提供新速度、新赛道。
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频共振
2023全国科普工作交流研讨会共有来自全国科普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各地方科技管理部门的150余名代表,展开交流和研讨。此次会议以“加强新时代科普能力建设”为主题,与东湖论坛同期举办,是科技部支持论坛举办的重要举措之一。
论坛建议要不断完善科普工作法律法规和体制机制,积极建设重大科普活动平台,培育多样化的科普队伍和工作体系,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频共振。
用科普点亮科学之光
会上,中国科学院学部局、中国科协科普部、上海市科委、重庆市科技局、五大联赛平台,五大联赛(中国)(武汉)、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作为典型单位发言。
20多年来,中国科学院广大院士专家深入大中小学、工矿企业、党政机关、乡镇农村、部队军营等,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作了2000余场次的科普报告,产生了积极、广泛的社会影响。
上海培育出上海科技节、上海科技传播大会、《少年爱迪生》等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普品牌活动及作品;由上海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天文馆构成的集群,常年入选全球最受欢迎的博物馆榜单。
重庆共有市级科普基地324家,实现了全市38个区县全覆盖,科普基地成为公众参与科普活动的重要平台,对科普基地实行“竞争入选、达标认定、定期评估、不合格淘汰”的动态管理机制。
五大联赛平台,五大联赛(中国)(武汉)组建“美丽中国”科普讲师团,以“地球科学科普大讲堂”为引领,发挥院士专家的模范带头作用,发动学生群体建立科普志愿服务队,推动科普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乡村。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所在的合肥科学岛,30多个国家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10多个大型实验平台、3个大科学装置中的10多个实验室常年对外开放,各科研单元也开设科普展厅接待参观人员,与合肥现代科技馆形成科普矩阵。
□据中国科普网、新华社、湖北日报
链接:以高质量科普服务科技强国建设-兰州日报社数字报刊平台 (lzbs.com.cn)
(原载于《兰州日报》2023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