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联赛平台,五大联赛(中国)

我校联手武警黄金部队开展区矿调培训侧记

发表时间:2013-11-26     点击:次     编辑:

(通讯员陈华文 吴春明)“各位学员,请描述一下这片岩石的地质构造情况。”我校朱云海教授,手持扩音器,在长江三峡之畔的大山脚下,进行着一次特殊的野外地质实践教学。他面对的这些“学生”,并不是地质专业在读的大学生,也不是研究生,而是一群来自武警黄金部队的业务骨干。这些“学生”中,有五十出头的高级工程师,也有二十多岁的助理工程师。

周密准备 精选培训学习内容

我校作为一所在地球科学领域实力强劲的高等院校,为了更好的服务武警黄金部队的转型建设与发展,利用现有的办学资源,经上级研究同意,携手该部队,针对该部队的业务骨干于10月28日—11月26日在秭归野外实践教学基地,举办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培训,97名来自全国各地身着军服的业务骨干参加了学习。

武警黄金部队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传统的“地质劲旅”,这支部队为了国家战略资源的勘探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时期,提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的工作质量水平成为当务之急。我校在这一领域优势明显,并且拥有一支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双方围绕“提高业务骨干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这一核心问题,经过多方努力,于今年8月达成了培训协议。

对于这次培训,校长王焰新非常重视。他指出,要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探索一条高等院校与部队联合进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地质调查研究院院长周爱国今年暑假,迅速召集有关专家学者,针对如何开展教学工作进行讨论。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地质调查研究院总工张克信放弃休假时间,会同相关教授在学校秭归野外实习基地展开封闭式的集中“备课”,教授们从黄金部队的现有业务优势和水平出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由我校6名教授和10名青年教师、并特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2名研究员组成的野外备课团队,在张克信和赵小明的带领下,在野外针对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和地质构造等教学内容进行了认真踏勘,寻找野外精采地质现象, 明确了野外实践教学的具体观察和描述内容, 以及各类地质数据的采集方法。在大量野外实地精细踏勘的基础上,短时间内编写了教学用书与教职指导用书。

课堂教学 师生凸显地质本色

经过一系列的周密准备,10月28日,来自黄金部队一线的业务骨干们,齐聚学校位于秭归的野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始全新的学习之旅。副校长赖旭龙在开班仪式上指出,学校与部队联合举办人才培训,这有利于发挥学校的专业优势,不断提高学校在行业内的影响力。而黄金部队的首长则认为,当前科技日新月异,部队的技术干部们只有不断充电,才能打赢一场现代化的地质之战。

为了做好此次培训,我校不仅派出了知名教授,还从中国地调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南京地质调查中心邀请了高水平的学者前来授课。培训中,分为课堂专业知识教学和野外地质实践教学两部分。记者在秭归采访了解到,培训的课程内容在突出理论性时,更强调理论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应用性。教授们结合自身的地质调查经历,进行生动的授课,如“沉积岩区剖面工作方法”、“侵入岩区剖面工作方法与地质路线调查”、“地质图成图与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编写”等教学内容,深受学员欢迎。

来自黄金部队某部的学员刘金龙今年6月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参军来到部队,虽然他以前学的是地质类专业,但是对于清晰、准确辨认岩石的种类、岩性心里并没有底。他说:“老师课堂上一手拿岩石标本、一手拿粉笔授课,并且穿插野外科考的故事,让我受益良多。”学员姜荣以前是一名普通的士兵,通过勤学苦练,在部队成长为专业骨干,他深有感触:给我们上课的虽然都是大教授,但是都没有架子,非常和蔼,他们在课堂上不仅讲得透讲得深,还常常到我们的宿舍进行课外辅导,这种敬业精神,给予我进步的力量。

三峡深处 “地质劲旅”展现风采

黄金部队的学员们以秭归县城为圆心,在方圆百余里的长江三峡地区展开野外实践教学。这里地质构造及其复杂,尤其是山脉内褶皱构造、断裂构造、侵入体构造、和线理构造特征较为明显,是认识地质、研究地质的天然课堂。野外实践教学中,学员们分为变质岩与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沉积岩与地质构造、侵入岩与地质构造四个小组,分别在野外不同的地质调查路线中学习。不论是在长江之畔,还是在崇山峻岭之中,学员们增长了专业知识,还观赏了自然美景,加深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我校教师们野外课堂表现出勇于奉献的勇气。葛梦春教授今年六十,现已退休。从事了大半辈子地质工作的他,原本应享受快乐的晚年生活,但是他主动请缨,来到野外教学第一线。一次他在岩体边给学员授课时,要跨越一个干涸的小河沟,以前这样的小河沟在他眼里根本就不在话下,岂料由于连续的劳累,一只脚踩空,小腿摔在坚硬的岩石上,顿时血流不止,在医院经过包扎后,第二天依然出现在野外课堂上。他的教学态度,感动了在场的所有的学员。学员王迎春认为,每一位授课的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有的生动幽默,有的严谨认真,跟他们在野外学习,巩固了专业认识。

11月17日,记者随同野外实践教学中地质构造小组的老师和学员们,亲自体验了野外课堂中的苦与乐。清晨,搭载30多名学员的汽车从秭归出发,行进百余公里后来到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野外的公路边停下,开始一天里的野外课程学习。为了教学的安全,挎着医药箱、肩上标有醒目的红十字的军医也随同到来,此外,在学习区域的前后两头,分设安全路牌,派专人协调交通,一切组织有条不紊。在带队老师的要求下,学员们有的采集岩石标本、有的记录数据、有的手持放大镜观察岩石的特征成因。对于野外实践教学当中的每一处岩石教学点,他们都观察得极为认真,又同样认真操作着掌上GPS,谨慎地输入数据。学员于博兵认为,在野外采集地质数据,认真负责是关键,如果马马虎虎地分析岩石特性或者记录数据,那不仅违背科学精神,也违背自己的良心。在地质构造的知识点分析观察时,需要路过一小片农民的菜地,然而学员们都小心翼翼地往前挪步,生怕踩着了绿油油的白菜。这个小细节,让青年教师于洋非常感叹:他们不愧是人民的子弟兵,不愧是一支地质劲旅,这种过硬的政治素质和工作作风,值得所有的人学习!

目前,我校与武警黄金部队联手举办的区矿调业务骨干培训教学工作已接近尾声,针对这一阶段的学习情况,黄金部队抽出部分学员,对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学习情况进行“大比武”。地质调查研究院院长周爱国说:黄金部队业务骨干们在学习中体现出来的拼搏精神、协作精神和团队荣誉感,本身就是一座精神富矿,值得全校师生学习。

(转自地大之声)

最新动态